Kaiyun·官方网站-(引领中国科技平台)

绵阳北川: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_KAIYUN

服务热线:

18530843555

Kaiyun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制造企业

平台积极拓展新能源飞行器领域,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企业新闻

绵阳北川: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7-08 03:20

  通用航空产业规模三年翻两番达38.5亿元,今年1—5月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苔子茶品牌价值跃升至6.61亿元……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紧扣省、市产业发展战略,以“建圈强链”为引擎,在通航、文旅、茶叶、食品医药、安全应急、白山羊等六大特色产业领域持续发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从“低空经济”展翅腾飞,到“羌乡山货”香飘四方;从“茶山叠翠”到“羊羊得意”,北川正用创新和实干将一个个特色产业“串珠成链”,让县域经济活力迸发、热度升腾。

绵阳北川: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图1)

  走进北川通航产业园,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人员正进行大跨度厂房施工。“北川通航产业园(一期)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约66亩,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项目部负责人刘强介绍,园区引进企业生产的大型无人机翼展长度达23米,组装时需要大空间厂房,这些厂房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而“量体裁衣”设计的。

  作为中国科技城布局低空经济的关键一环,园区锚定低空经济新赛道,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北川通航产业园已汇聚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62家,形成“整机+零部件”“有人+无人”等通航装备制造体系和“研发测试+装备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产业制造端和产业应用端,北川联合在绵国家科研院所、高校组建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研究院和无人机产业链创新联盟,联合九洲空管、工信部电子五所成立西南首家低空创新实验测试中心,每年累计为省内外50余家创新团队提供4万余架次的飞行测试认证服务。

  2024年4月,北川发布首批10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涉及无人机数字乡村平台、低空游览、航空主题研学、山区物流等多个领域。如今,这些应用场景已经落地见效。在开坪乡海拔1400多米的厚朴林里,村民杨修林操作无人机载着厚朴穿梭于高山与峡谷间,两三分钟就完成一次货物转运,大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

  此外,北川还开通北川—达州金垭、北川—重庆梁平两条短途运输线路,今年“五一”期间客座率高达86.1%,形成“低空看北川”特色文旅项目;北川至自贡无人机载货运输航线个场景在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布会发布;抢占风口发展“低空+教育培训”“低空+研学”等新业态,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2600余人、飞行员100余人,低空教育培训研学规模每年超6万人;依托良好的空域条件,成功举办2024年轻型飞机积分赛(四川站)、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空)模型项目预赛等低空赛事活动,北川低空经济逐渐实现“飞起来”“热起来”。

  近年来,北川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多元创新举措成功“出圈”,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范式。

  为促进暑期文旅消费市场,北川启动了以“熊猫家园云境北川安逸消费”为主题的北川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海归大熊猫“网网”和“升谊”化身文旅推荐官亮相,诚邀广大游客到北川打卡。为“花样”宠客,北川还发布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暑期特色民俗活动及多重惠民政策。

  “来北川玩不是第一次了,北川风景特别好,一年四季都有可玩的。”来自成都的游客李思思,在逛完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后赞不绝口。便捷的交通让北川成为周边游客周末出游的热门选择,四条旅游精品线路有效串联起北川全域旅游资源,推动形成“四季皆景、全时可游”的发展新格局。

  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是北川文旅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大禹故里,北川境内留存着禹穴、岣嵝碑等30余处大禹遗迹。近期,功夫动漫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动画片《少年禹传奇》(第二季)即将定档,第一季播出时,就将巴拿恰、禹王广场、九皇山等景点与特色美食产品、民俗文化、羌族文化巧妙融合,收获众多好评。

  此外,北川还发布了“少年禹”超级IP,通过与实体产业对接、IP授权运营等方式,将IP元素导入城市运营与建设体系,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和产业。目前,已与文具、衣服鞋帽、日用品等30余个行业展开授权合作,成功开发上百款联名产品,年产值超2000万元。

  在产业融合方面,北川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推动产业从追求“流量”向创造“价值”转型。通过整合通航、农旅、大熊猫等特色资源,创新开发研学旅游新线路,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超15%。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益,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发展赛事经济,汇聚“银发力量”举办“全国老年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展示交流活动”等。同时,兼具艺术性、实用性和实惠性的文创产品持续热销,年产值突破5亿元。

  走进陈家坝镇金鼓村毛坪茶叶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清新茶香扑面而来,茶农们腰挎竹篓,穿梭于茶树间,娴熟地采摘新芽。“我家种了三四亩茶叶,今年天气好、管护好,茶叶增产了,收入肯定比去年高。”茶农董少艳满脸笑意地说。毛坪茶叶基地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300余户茶农精心管护着1000余亩茶园。

绵阳北川: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图2)

  擂鼓镇盖头山村千亩生态茶园创新打造出多元化旅游消费场景,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游客既可漫步翠绿茶垄,亲身体验采茶之乐,也可学习传统制茶工艺,还能参与中英双语研学项目,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的体验项目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年该园区茶叶产量已突破300吨,带动销售额超千万元。

  位于永昌镇的北川禹露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以“公司+农户+大户+合作社”的模式,流转土地建设茶叶基地,实现农民和企业共同发展,上半年实现产值2100万元。

  茶叶种植不仅要“种成功”,更要“走出去”。今年杭州茶博会期间,北川举办了以“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为主题的北川苔子茶品牌推介会,通过文化展演、产业推介、专家论道、非遗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北川苔子茶的生态价值、文化底蕴与产业潜力,吸引参观者驻足品鉴、洽谈。

  近年来,北川茶产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作为全省唯一的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北川苔子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已培育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个、市级7个,品牌价值跃升至6.61亿元……北川茶产业正以昂扬之姿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迈进。

  “小小药材,曾经‘深藏山中人未识’,如今名声鹊起走向全国。”北川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北川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4万亩。其中,厚朴、辛夷等木本药材35万亩,黄连、云木香等草本药材9万余亩。曾经的“羌乡山货”,如今正以强劲势头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小坝镇,“草本经济”更是火热。该镇通过“项目+合作社+企业+农户+集体经济”的模式,种植50余种中羌药材12万余亩,年产量达4.9万吨,总产值2.5亿元。建成百草明珠中羌药材加工厂,带动白草河流域4个乡(镇)中羌药材产业发展。

  依托深厚的中羌药材产业根基,擂鼓镇五星村引进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造物联网数字智能大棚种苗繁育中心,建成4座白芨种苗育苗数字化大棚和2个现代化加工厂房,实现中羌药材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跨越升级。目前,全村白芨种苗年产量突破1000万株,年产值700余万元。

  产业链在乡镇的延伸,让村民真正实现了“挣钱不离乡”。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将半成品加工车间扎根擂鼓镇,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目前,基地带动周边30余人稳定就业,预计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公司总经理杨文介绍道。

绵阳北川: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图3)

  Kaiyun官网登录

  在省级瞪羚企业绵阳晟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生物反应器将氨基酸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据该公司销售经理母雪梅介绍,“北川造”手性氨基酸占据国内特殊氨基酸市场15%的份额,今年出口订单超500万美元。

  北川的发展活力还体现在老腊肉、花魔芋等特色农产品上。在北川宏吉永盛特色食品医药产业园内,企业正忙着赶制订单,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北川羌妹子实业有限公司则忙着制作菌子酱、研制腊肉酱等新产品。工人们精准操控着每一道工序,菌子经过层层精细加工,变成了风味独特的菌子食品,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北川的传统美味,更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北川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高山果蔬、中羌药材等产业,以中羌医药、老腊肉、花魔芋为主导的食品医药产业链初具规模,2024年综合产值超25亿元。蓝莓、白山羊肉等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羌食荟”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日,中国流动科技馆四川巡展北川站在北川应急管理培训学院启动,51件互动展品吸引参观者沉浸式探险。自巡展开始以来,培训学院人气持续高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探索智慧应急的奥秘。“原来滑雪衣和滑雪板的角度这么重要!这不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次科学实践。”永昌小学学生谈文钧兴致勃勃地说道。在展厅另一侧,孩子们围着会跳舞的机器人手舞足蹈,一旁的老师则忙着用手机记录展品原理,便于以后为孩子们讲解。

  北川应急管理培训学院将本土资源优势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要有效结合,打造出具有应急管理培训特色的基层培训基地。自2020年建成以来,参观考察学习达12万余人次,承办各类应急培训班846期,培训5万余人次。

  此外,科技手段也成为北川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坚硬“铠甲”。在永昌镇川主村,配备高精度监测设备的PH-20多旋翼无人机按照规划路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实时传回清晰的图像和数据,让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潜在风险的动态情况。

  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飞行基地主任邓显勇介绍,“人工巡查过程中会存在死角多、覆盖面积小的问题,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的20倍以上,每天巡查范围可达30平方公里。”

  科技赋能安全应急救援。北川还依托永昌机场开通直升机救灾救援服务,灾害发生后直升机第一时间就可到达现场,进行人员疏散和紧急救援,极大地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北川以“产业+治理”为切入点,与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创新,赋能安全应急产业纵深发展。围绕“教育培训、研发制造、应急服务”三大板块,实施“延链补链、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三大路径,应急管理培训学院、沃姆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融合集群发展,目前已累计完成产值5.78亿元,安全应急产业初具规模。

  白山羊作为北川地方特色品种资源,早在2010年就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4年北川白山羊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走进白什乡星河村,标准化的养殖房成排建立,成群的白山羊或低头啃食青草,或在山坡上奔跑,与山林相映成趣。据介绍,该村白山羊养殖圈舍面积达1.42万平方米,现存栏白山羊3000余只。

绵阳北川: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图4)

  要想养好羊,技术是关键。“以前主要靠传统养殖,规模不大,缺乏科学养殖技术。”星河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元介绍,为了避免养殖户走入养殖误区,白什乡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绵阳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创建良种繁育体系、革新现代科学养殖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改良后的白山羊出肉率及母羊繁殖率大幅提升,每只可增收200元到300元。2024年,北川白山羊出栏11.3万只,年末存栏6.4万只。

  为了确保北川白山羊养殖生产质量全过程安全,北川陆续发布了《北川白山羊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北川白山羊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技术规范》等5个地方标准,并通过参加“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绵品出川”推介活动、举办白山羊美食文化节等方式,大力推介“北川白山羊”产业品牌,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从通航产业园的无人机展翅,到茶园里的茶香氤氲;从应急培训的科技之光,到白山羊养殖的乡村图景……北川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县战略,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抓手,深度融入绵阳“587”产业体系,立足特色资源优势,聚焦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为全面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川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Kaiyun官网登录

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53084355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71386969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