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海怪物归来?!
- 芯报丨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杭州成功首飞
- 低空无人机飞行器“组团”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低空经济成热词
- 应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一 报告建议加快推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建设
- 广联航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无人飞行器后机身铆接型架卡板自动定位结构”
联系人:周先生
手机:15713869690
电话:18530843555
邮箱:417307458@qq.com
地址: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紫荆路街道新兴路与S237交叉口向东500米
里海怪物归来?!
大家好我是火箭叔。既然上一期已经讲到了水翼,那这一期,咱们把水翼再抬高一点点,让它完全离开水面,变成一艘真正的飞船......或者说,一架像船的飞机,比方说,里海怪物。
1967年,当美国间谍卫星的镜头扫过苏联里海沿岸时,拍下了一个令西方情报部门集体“瞳孔地震”的画面——一艘长达92米的巨型飞行器正贴着海面疾驰,短粗的机翼上赫然印着苏联海军的旗帜。这头后来被称为“里海怪物”的钢铁巨兽,既不像传统飞机,也不像普通舰船,Kaiyun官网登录所以它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的地效飞行器。它的诞生,源自苏联工程师罗斯季斯拉夫·阿列克谢耶夫的疯狂脑洞:“既然船跑不过飞机,为什么不让船飞起来?”
阿列克谢耶夫最初是高速水翼艇领域的“卷王”。1950年代,他设计的水翼艇“火箭号”能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水面“漂移”,但很快遭遇瓶颈——当速度突破110公里/小时,水翼会产生空泡效应,严重削弱升力。阿列克谢耶夫就开始琢磨,空泡效应是在水里才会产生的,那我把翅膀搬出水面不就行了吗!于是,地效飞行器的概念横空出世。
所谓“地面效应”,是指当机翼距离地面或水面足够近时,下方空气被迫压缩,形成一个稳定的高压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机翼的升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翼尖涡流产生的阻力。换句话说,这种设计不仅可以让飞行器在载重和动力之间达到完美平衡,更在燃料效率上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简直就像给飞机开了物理外挂。除此以外,它还带来了另外一些好处。由于总是贴着海面20米以内,它享受到了地球曲率带来的隐身buff,能有效躲过对方的雷达;由于没有任何部位浸在水里,能够免受水雷、鱼雷和反潜网的攻击,这不妥妥的六边形战士吗。所以当阿列克谢耶夫拿着他的设计图纸见到赫鲁晓夫时,后者当即拍板:干!
于是KM诞生。其实KM的原意指的就是“原型船”,但它怎么配得上这么神秘的武器呢,必须得是“里海怪物”才行。这架搭载着10台喷气发动机、自重240吨的庞然大物,能以500公里/小时的速度贴海飞行,相当于高铁速度的两倍。为了瞒过美国卫星,苏联人给它套上木质外壳,只在深夜转移,结果反而被CIA当作“会游泳的轰炸机”,差点把胆都给吓破。
当这台怪物在寂静的里海悄然升起时,其八台前置喷气发动机不仅提供强劲推力,更经过巧妙设计,将排气引向机翼下方,形成一层稳定的空气垫,助其在离海面仅数十米的低空上翱翔。而一旦进入巡航状态,只需保留2台发动机就能维持飞行了,能耗堪比混动汽车。虽然首飞时有机身轻微摇晃、结构稍显脆弱的迹象,却足以证明这种利用地面效应实现高效飞行的全新思路是可行的。从那以后,阿列克谢耶夫与他的团队陆续推出了多款改进型设计,如“幼鹰”式的轻型运输机和具备反舰打击能力的“龙”型作战平台,均展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工程奇迹。
只是,它的软肋也相当明显——首先是地狱级的操作难度:飞行员必须时刻盯着海浪,稍有颠簸就得调整姿态,否则立马坠海;转弯半径堪比航母调头,得靠侦察艇提前清场才能办到;而遇到1.5米高的浪花就能让它表演“空中劈叉”,所以恶劣天气下基本“躺平”。再加上维护成本高昂,以及后来的政治风云突变,这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最终未能走向成熟。阿列克谢耶夫本人也因坚持己见、直面技术难题而饱尝冷落与挫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与命运较量中期盼着实现那未竟的理想。
“总督”号是一架美国Regent Craft公司正在研发和测试的电动飞机,它能搭载14名乘员以290公里的时速飞行300公里。考虑到大多数电动飞机都只存在于ppt里,“总督”号的水平已经相当不赖了。它之所以不赖就是因为使用了阿列克谢耶夫的技术——地效翼效应。通过该效应,它轻松绕过了电动飞机通常会遇到的研发难点——沉重电池所带来的重量增加与航程缩短。当进入“贴浪飞行”模式时,其效率甚至可以超越普通飞机。而面对原本困住“里海怪物”的地狱级操作难度,Regent Craft的解决方案是高度自动化——将绝大部分的操纵交给系统,飞行员就只需要专注于左转、右转、加速和减速了。这么看起来,我都能上!
那么,你认为这款“冷战科技电动版”能否成功颠覆传统海运呢?留言讨论一下。
- 上一篇:芯报丨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杭州成功首飞
- 下一篇:暂无
-
2025-04-30里海怪物归来?!
-
2025-04-30芯报丨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杭州成功首飞
-
2025-04-29低空无人机飞行器“组团”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低空经济成热词
-
2025-04-29应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一 报告建议加快推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建设
-
2025-04-29广联航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无人飞行器后机身铆接型架卡板自动定位结构”
-
2025-04-29机构:低空经济产业链格局初显 国内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
2025-04-29电动飞行器AE200引领中国低空经济新潮流
-
2025-04-29突破“卡脖子”难题为我国飞行器研制事业提供坚实保障——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所长王彬文